Jul 23, 2015

「自己來電」騙案 / 來電顯示都有假 一個App就呃晒人喇

(資料來源:香港警務處


不法之徒利用更改來電顯示的技術,讓受害人以為接到自己電話號碼打來的電話。受害人於好奇心驅使下接聽電話,便會聽到錄音對話,要求輸入信用卡號碼或其他財務資料,聲稱確認資料後便可辦理低息貸款等手續。受害人於不虞有詐的情況下,便貿然將有關資料輸入。不法之徒其後便利用該資料來獲取相關的資料,以作不法的用途,如盜用信用卡等等。

建議
  • 除非已經清楚核實來電者的身份,切勿在電話中透露有關自己的財務資料,包括銀行戶口號碼、信用卡號碼或者其他個人資料;
  • 由於不法之徒會令用技術改更改來電顯示為合法的公司或機構,切勿輕易相信來電顯示;以及
  • 如有可疑的情況,應立即終止電話對話。
=============================

來電顯示都有假 一個App就呃晒人喇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 23-07-2015

本報記者於Google Play Android應用程式下載網站,輸入Caller ID Faker,搜尋能更改來電顯示的App時,出現至少20個相關程式供用戶免費下載。動記者明哥及Mary更粉墨登場試用程式,發現使用方法簡單,用戶只需輸入想顯示的來電號碼,再輸入撥號對象即可,記者輸入來電號碼為「12345678」成功撥出,對方來電顯示亦為相同。


電腦保安專家賴灼東估計,不法份子透過電話固網系統、網上軟件或手機應用程式,轉換來電顯示號碼撥號。他指出,程式原理是裝成另一通話卡資料,撥出時演化成他人來電顯示;手機應用程式、固網系統較易追查IP位置,相反網上軟件以互聯網撥號,騙徒可迅速銷毀服務器或伺服器,令執法部門難以跟蹤。

賴灼東續指,逾10年前外國已有騙徙利用相關科技,騙取對方信用卡等資料,而香港則是近2至3年,相類欺詐活動亦開始活躍。市民如有懷疑應向對方求證,避免於網上社交網站透露過多個人資訊,免遭不法之徒盜用。

律師梁永鏗表示,不法之徒或涉及詐騙及濫用網絡等罪行,有機會觸犯「有犯罪或不誠實意圖取用電腦罪」。梁律師續指,由於改動電話程式屬於功能工具,需要視乎使用者是否有意圖犯罪,例如來電屬開玩笑,則不構成刑事罪行。倘若騙徒於國內或外國,由於本地警方難以跨境執法,屆時可透過外交或兩岸合作將犯人拘捕。

=============================

警方呼籲市民提防假冒內地官員電話騙案

(資料來源:香港警務處


就近日有騙徒假冒內地官員如內地公安、司法機關、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中聯辦)人員,以及本地機構人員包括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及香港郵政致電行騙,警方呼籲市民保持警覺,提防受騙。

此類騙案的騙徒一般先以速遞包裹內發現違法物品為藉口致電受害人,訛稱受害人觸犯內地法例,並將電話轉駁至其他聲稱為內地公安或司法機關官員的同黨。為增加騙局的可信性,騙徒會指示事主登入虛假的內地執法機關網站,而事主會在該網站看到有關自己的通緝令。騙徒繼而會以證明受害人清白為藉口,要求受害人提供大量個人資料;或要求直接將款項轉到指定內地銀行戶口;又或由假冒警務人員的騙徒直接交收款項。當中亦有騙徒指示受害人入住酒店以及斷絕與外間聯絡作逃避追捕,從而直接向其家人騙取綁架贖金。

警方發現近期更有騙徒假冒中聯辦、金管局及香港郵政人員行騙,部分更使用與有關機構電話熱線相同的號碼以語音訊息致電市民,再將電話轉駁至聲稱為內地公安或司法機關官員的同黨,指他們涉嫌違反內地法律或涉及洗黑錢活動。

警方高度關注此類案件,並正進行深入調查。中聯辦已發出聲明,警方亦已與內地公安聯絡,確認內地執法及司法人員絕不會透過電話及網上要求市民交出個人戶口的網上理財或提款機密碼,或交出款項以證清白,亦不會在網上發布通緝令。

警方呼籲市民如遇到有人自稱執法部門人員或其他機構人職員,以不同理由指示市民交出個人資料,應該主動查證及再三向相關機構核實來電者的身份,切勿輕信他人。如懷疑遇上電話騙案,市民可透過罪案郵柬或網上報案方式向警方舉報,如情況緊急,可致電九九九向警方求助。有關這類電話騙案手法的詳情,亦可以在警隊公眾網頁及警隊流動應用程式中的「童叟無欺」防騙資訊平台中找到。

今年一至六月,警方共接獲一千三百七十宗電話騙案舉報,其中二百宗是「假冒內地官員」騙案,較去年同期上升一百九十六宗,升幅接近五十倍。這類騙案亦由今年五月份錄得十三宗顯著上升至六月份的一百六十七宗。今年首六個月的損失金額為二千六百七十九萬港元,較去年同期上升二千五百八十九萬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