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 16, 2019

消委會:連鎖超市「刪除價」不一定是原價 有抬價之嫌

(資料來源:消委會


消委會今年4至7月期間,檢視4間連鎖超市共42款貨品。調查發現,超市普遍以價格比較方式及在價錢牌加上「特價」、「今期推介」、「優惠推介」等字眼來突顯價差,營造減價促銷的效果。價錢牌上通常同時標示兩組數字,數值較高的一組會用線刪去(即刪除價),而另一組則為真實售價。42款貨品中,有2間超市近9成的貨品(38款及37款)都標示「刪除價」,其餘2間超市也有近半貨品同時標示「刪除價」和真實售價,分別為23及20款。大部份超市拒絕正面回應「刪除價」定義,只有1間明確指出「刪除價」等同供應商的「建議零售價」。

「刪除價」不一定是「原價」

研究反映超市的「刪除價」並非「原價」,甚至有故意抬高「刪除價」以營造大幅度折扣優惠之嫌。大部分減價貨品在過去30日內,從未以「刪除價」發售。當中有2間屬同一集團的超市情況最嚴重,38及37款「優惠」貨品中,逾8成都有此情況,其餘2間超市的比例則分別達78%及20%。以其中1款12罐裝的汽水為例,有2間超市的「刪除價」為$94.8,其後提升至$99.9,貨品於調查期間未曾以「刪除價」發售,售價一直維持$37.9至$42.9之間。此類抬高「刪除價」的措施並不反映消費者實際上可以節省的金錢,可信程度令人懷疑。

「刪除價」的發售「合理期間」未有清晰指引

有超市曾以「刪除價」出售部分貨品,但維持的時間亦相當短暫,其中1間超市,20款以價格比較標示的優惠貨品當中有16款(80%)曾以「刪除價」發售,但其中7款,於30日內以「刪除價」發售的日子不足5日。消委會指商戶有責任確保標示的價格清晰,優惠聲稱和優惠幅度真確。同時,亦建議執法部門參考海外例子,提供清晰及具體的執法指引,讓商戶作出價格比較時有所依據,以保障消費者獲取正確訊息。